让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医疗价值

性格的“快”与“慢”对职场命运的影响有多大?

在职场,风风火火、有着较强执行力的上司和员工无疑是有魅力的,这与一些行动力较强、办事迅速的急性子有着相似之处。因而有人认为,急性子或许比慢性子更容易成功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性格是否在决定着你我的职场命运?急性子和慢性子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?


一、“急性子”执行力或会更强

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——这是时下在职场中流行的一句话。

这是因为,如果缺乏执行力,便不可能有实际的力量朝目标奋勇前进,导致预期的目标无法实现,自然无法谈及竞争力。史蒂夫·乔布斯之所以被世界上不少人视作职场“偶像”,是因为他追求完美,追求更佳,有超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率,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。

说到执行力,人们靠前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些做事情风风火火的员工。

一般来说,急性子的职场人行动力都比较强,对待工作任务反应迅速,对于一些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处理和应对。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:抓到机会就做,绝不瞻前顾后,错失良机;做事追求效率,有超强的执行力;遇到南墙,立即回头,另辟蹊径,绝不磨叽;看到不爽就破口大骂,沟通超级顺畅,更好带队伍;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到较好……

相对而言,慢性子的职场人在执行速度上不如“急性子”。他们有时是为了考虑周详,追求优先的结果;有时则花费太多时间思考或者不知道在干什么,从而少了行动魄力。

当然,“急性子”和“执行力强”之间并非画上必然的等号。“急性子”有时行动快过思考,还没想清楚做成什么样才算棒就已经“完成”了,所以结果未免会有点马虎,在准确度和细致度上反而不如“慢性子”。

中华英才网一份有关职场性格的调查显示,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,自己身边有着数量相当的急性子与慢性子同事。家庭遗传、后天教育和所处环境的不同,都有可能造成一个人的性格或急或慢。

在工作中,急性子与慢性子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。


二、个性不同,分工不同

有这么一种说法:个性急躁的人做不好客服,他们无法静下心来面对絮絮叨叨的客户;而个性“悠然”的人则做不好公关,缺乏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是较大的硬伤。即使同样是服务行业,工作性质类似,有时也因工作内容的不同而需要营造出不同的工作氛围。

急性子和慢性子的员工由于其性格特点不同,在分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。慢性子的人或许更适合从事需要耐心、细致和聆听的工作,更适合节奏较慢的氛围。那些要求快速反应的工作则更适合急性子。

找工作的时候,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岗位,更容易做出成绩,自己也会感觉更快乐。

无论是“急性子”还是“慢性子”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各有所长。

作为导向标而言,之所以大多喜欢反应快速的员工,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阳光的心态、积极乐观的态度、明确的目标和积极争取的精神。而那些负面情绪较突出的员工,是老板不喜欢的。因为性格很难改变,而情绪对行为有直接影响,有负面情绪的人往往给团队带来较多消极能量。

在同事之间,无论是“急性子”还是“慢性子”,只要彼此志同道合,有类似的目标和追求,共同语言就会更多。


三、“慢慢来”VS“没时间”

职场犹如江湖,职场百态也由各路“江湖中人”精彩上演。哪怕只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,也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线。同属市场部的职员,年龄也相仿,但阿梅和小卓的个性却大相径庭,前者做任何事情都气定神闲,优哉游哉,后者则容易心急,对待客户总有大刀阔斧之势。

阿梅说,曾经试过有一份订单要下午五点前呈递上去给领导审核,可是客户那边一直到中午还没有任何动静,她竟一点也不着急,不到后的截单时间,她都绝不会打电话去催促客户。“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,”阿梅说,“倒不如用焦虑的时间对合同多做修订。”

小卓的做事风格却并非如此。“每周一次的报单日,我几乎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焦虑。”她说,“我是一个急性子,总是恨不得客户一看到合同就能马上签,若签不下来,我就开始踌躇和焦虑,总觉得时间不多了,自己给自己压力。”因此,小卓每次见客户都尽量争取一次就能把订单“拿”下来。而工作效率远没有小卓高的阿梅,订单的“质量”却略胜一筹。

她们都打趣地说,无论老板喜欢的是“质”还是“量”,如果能取长补短,将两人的个性“捏合”一下就更好了。


四、学会“选择”情绪

即使是同一个人,也可以拥有两种性格: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个性,在生活中会随意展现出来;另一种则是在职场中历练和打造出来的“职场性格”。

细心观察,你会发现不少企业女高管都是“双面人”——她们被称为职场“女魔头”,魄力和执行力之强大,令下属敬佩不已,然而脱下职业套装之后,她们却也能够很好地享受慢生活,与友人交谈时语速缓慢而温柔,丝毫没有工作中的压迫感。

个性的“急”与“慢”,或许无法被转变,但“职场性格”却是可以在后天培养和改变的。只有适度地调整和完善自己,才能更适应职场的需求。

若想“打造”一副完美的职场性格,首先要改变心态,一个人拥有的较大自由,就是“选择”情绪(即态度)——是积极乐观,还是消极悲观。

心态改变带来行动改变,任何问题便都不是问题,如何应对和行动才是关键。有研究认为,一个习惯的养成,至少需要21次坚持,尝试改变自己并建立行为习惯,至少需要21次的重复或坚持。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,有目标才有动力。